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

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--再談供應商品質保證

 http://blog.xuite.net/tonyliaw/twblog
       又是一個案例,也是知名連鎖店,鼎王的食材農藥殘留過高。事情爆發後,該公司發言人辯解,都要求供應商提出檢驗報告,也都沒有問題,不知為何還會出狀況?顯然這家公司還不懂得供應商品質保證的意義。不該只怪這家公司,從這陣子喧擾已久的食品安全、棉仔油事件、假粽子工廠、塑化劑、毒澱粉、劣質米等等的問題,都出在採購這個環節。採購不懂品質保證是根本上的大問題,卻沒有人為此討論,特別是中華採購協會。
        台灣採購最權威的一個單位--中華採購協會,居然都還沒意識到採購在這些事件的嚴重缺失,如何導正這些錯誤的事實,才是協會存在的價值的根本。時髦的人只一昧的迷信認證制度,把國外的認證奉為神主牌,照單全收也不管適合性如何,結果認了證的採購,還是出了這些問題,連王品這麼大的企業,都出現過食安的問題,台灣還有食品安全嗎?
        採購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供應商品質保證,沒有品質保證的能力,只能算是買辦,傳統的買東西的腳色。可是在台灣,採購只會談降低成本;協會只會談認證的採購專業,至於出了甚麼問題,沒有人會怪採購的,因為沒有人知道,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採購的品質保證。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。身為採購協會的一員,是難過,也無奈,畢竟理念不同,趕時髦比良心重要,這是一個事事追求認證的時代,卻不思認證的意義何在,這就是台灣競爭力衰退的主因之一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說台灣的微利現象與採購息息相關,台灣的食品安全都是採購惹的禍,這樣的說法很多人會不認同,卻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。一個沒有專業條件的採購,只會依據老闆指示行事,這些食安事件如何不發生?這就是採購倫理的問題,協會能說還是專業權威嗎?
        供應商檢驗是一回事,企業內部也該有一套機制,包括抽檢或是委外檢驗,必要時還需要全檢,主要還是為了企業的形象與社會責任,這就是品質保證的第一步。認為供應商檢驗過了,檢驗報告在手就代表沒問題,出問題又如何脫責。供應商檢驗過了,內部為何還需要檢驗?這有兩個層面的意義。第一:是判斷供應商檢驗報告的精度,掌握供應商對品質的判斷能力;其次是判斷供應商的品質檢驗能力的可靠度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兩家公司的檢驗結果不一致,不代表供應商騙人,可能是檢驗能力、儀器誤差或是檢驗水平的差異,兩相比對,才可能確定問題出處,進行必要的處置,這是最基本的供應商品質保證的門檻,問題是有幾家公司的採購知道?採購協會的專家又有幾位會教導這些正確的觀念與知識?反正考試不會考這部分,對成熟國家的歐美企業,這是常識,不是知識,不用教的。但在台灣,能認證才可能有人願意來上課,這就是台灣的問題癥結。
        採購的第一要務就是供應商管理,所有的採購活動也是從供應商搜尋開始,是一套完整的品質保證體系。沒有供應商,採購學了再多的議價技巧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。沒有供應商,採購的職務價值瞬間消失,說供應商是採購管理的基盤一點也不為過。可惜,一窩蜂與表面化,讓台灣企業的採購專業,完全的走樣,成了一隻沒有翅膀的老鷹。
        供應商管理的程序大致上從供應商搜尋、供應商調查、供應商評鑑、供應商選擇、供應商合約簽訂、詢價、比價、議價、日常的QCD(品質、成本、交期)管理,還需要定期的稽核,以確保品質保證能力沒有失真。在新產開發程序中,供應商的製造能力(樣品)評鑑,一般稱之為樣品承認,TS-16949系統中的PPAP(Production Parts Approval Process)。還有為了凝聚供應商的向心力,共榮共存的共榮會與供應商表揚等活動,都屬之。
        日常管理中,採購要求供應商提出合格的檢驗報告外,還會有一道進料檢驗(IQC),以確保交進來的東西是合格品(最近出了問題都是此一部分的問題),涵蓋範圍很大,今天就來談談供應商管理的部分,彌補一下中華採協會欠缺的部分,盡一點協會一份子的社會責任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