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

管理其實也可以很easy--再談供應商品質保證-II

http://blog.xuite.net/tonyliaw/twblog
        供應商評價是採購專業中,技巧性與戰略觀相對都是最高規格的一塊領域,一個專業採購經理人如果無法做到供應商評價,事後才說被供應商騙了,那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一件事。這幾次的食品安全事件,幾乎如出一轍,都有此現象,說明了台灣的採購太弱了,協會該好好地反省。(認證的要求能力中,就是缺了供應商品質保證這門課。是不重視或是不懂?還是由諸君去判斷吧!因為要評斷這部分的能力,難度太高了,非一般人可以下斷論的。與其如此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專業與否,還是證照重要!)
        供應商評價的過程,眼見與判斷同等重要,只靠資料文件難以判斷事實真偽,特別在中國人社會。供應商評價也有幾個程序,從內部評價小組的成立、評價目的與任務分派、評價指標的校準與共識建立、現場勘查、透過質詢與資料分析等交叉確認,給於受評價單位一個改善的清單外,回到內部進行設計審查才是關鍵。簡單說明如下:
  • 內部評價小組建立:供應商管理雖是採購的主要任務,但評價供應商不能只從價格因素來看,否則容易陷入價格好卻一堆問題的窘境。為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,加上一個好的供應商,必須從各方面來判斷,成立一個跨機能小組就是最自然不過的程序。這個小組的成員除了採購為招集人外,(有些單位以品質保證為招集人,那是品牌經營的另外一種思維)至少應該涵蓋品質保證、品質管理、生產管理、研發部門等機能。透過跨機能小組以各自機能觀點來審視供應商的系統,才不至於出現瞎子摸象的怪現象。
  • 評價目的與任務分派:小組再進行供應商評價前,小組長應該明確的將目的與任務交代清楚。小組成員必須以品質保證的觀點,而不是本身的喜好來評價供應商,所以評價指標與工具是關鍵。
  • 評價指標的校準與共識:企業應該自行發展評價指標,形成標準化工具,有助於品質保證的落實。到底要評價哪些指標?指標間有沒有權重的需要?評估的基準判斷原則又如何等等?都是在共識會議中要解決的問題。如果評價小組的看法很分歧,至少要把標準的評分原則講明白,至於機能面的看法,那就要尊重機能部門的代表。
  • 現場勘查:這個程序大概是中國人最容易出問題的部分。現場勘查,應了那句話:內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,一群人好像拜拜似的進香,求完籤就打道回府的話,那就未免太糟蹋了本身的機能職責。如何看?看甚麼?問甚麼?如何判斷,是高度技巧性的領域,難以用語言說明清楚。個人將附上幾張範本供參考,如果各位認為合適,不彷直接引用,就當作個人授權。還是想建議各位,評價指標依公司的供應商策略而有所不同,如果可能的話,自己發展出來的工具,針對性比較強。至於審查的技巧,坊間這樣的課並不多,可以多找找。
  • 供應商審查:針對現場勘查後,收集到的資訊,彙總進行供應商合適性的判斷會議。設計審查的意義無法在此多做說明,但有一點必須強調,每個人打的分數不是依加總平均來判斷,而是針對每個人的個別看法,提出機能觀點以供大家討論。在某些項目下有分數高低出現時,高與低的意義並不在於數字,而是觀點差異的存在,必須弄清楚,否則後患無窮。(此部分與打考績類似)討論後給一個共識的判斷,進行合適與否的評估。
  • 供應商評選結果:一般供應商評選,不太容易一次就搞定,畢竟有很多的面相,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完全的弄清楚。供應商也不是都隨時準備好應付每個體系,難免有評價出不合格的項目。不合格不代表供應商不能用,有很多時候只要提出質疑,很快就會改善的供應商,反而是個未來性比較強的商業夥伴。一般評選結果會有通過、有條件通過、待改善後再評估及完全放棄等幾種結果。能通過評價最好,大部分會出現還有些項目難以滿足,就會由採購小組提出改善清單,請供應商現實改善,再進行複查。

沒有留言: